雖然,知識產權離每一個人很近很近,但依舊有很多人對它很陌生。
那么,什么是知識產權呢?
知識產權是指自然人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權。英文為“intellectual property”,也就是大家口中熟悉的“IP”。在中國臺灣和香港,通常稱之為智慧財產權或智力財產權。
就像樓房、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,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財產權,同樣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,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。
比如,“新飛廣告做得好、不如新飛冰箱好”的新飛公司,其資金鏈斷裂,不得不破產重整,進行資產司法拍賣,一共賣了4.55億元。那這筆錢不僅包括新飛公司名下房屋、土地、機器,還包括其無形資產,比如90項商標、293項專利、4項著作權等。
一般知識產權可以分為工業產權和版權兩大類。其中,工業產權包括包括專利、商標、服務標志、廠商名稱、原產地名稱,以及植物新品種權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等。版權亦稱“著作權”,稍后小知會展開來講。
看似很復雜?只要大家初步了解三類知識產權——商標、專利和版權,也就不算“門外漢”了!日常生活中,最常見的知識產權就是它們。
9個字看懂知識產權
不管是商標、專利還是版權,它們有著共同的三大特點:專有性、時間性和地域性。
專有性指的是,“未經授權,其他任何個人和組織不能擅自使用”。比如,高通在美國本土、歐洲、中國接連將蘋果告上法庭,要求禁售iphone,因為蘋果未經授權侵犯了高通的專利。
知識產權的時間性體現在,權利人享受保護的權利有時間限制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發明專利保護期限是15-20年,注冊商標保護期限是10年,版權保護期是作者終身及其死后50年。
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指的是,知識產權只能在該國范圍內發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護,而其他國家則對其沒有必須給與法律保護的義務,除非權利人也在別國申請商標、專利、版權保護。這也就解釋了為啥“少林寺”、“狗不理”商標能被外國公司在海外注冊。